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宝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鸠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的设计装修,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向人们传递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智慧和精神。
鸠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位于市中心地带,建筑面积达到了3000平方米。整个展馆被设计成“飞天”的造型,寓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给人们带来无限想象力与思考空间。
展馆内部共划分了五个主题区域: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和口头传统表述。每个主题区域都有独立而完整的陈列方式,在保证各自特色突出的同时也能够相互补充呼应。
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重要形式,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音乐主题区域内部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民间艺术——团扇。展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舞台,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古代哲学观念。
舞台上方悬挂着一只由纸质制成的团扇,这种设计元素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同时也具有现代感和轻盈感。在整个音乐主题区域内,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民间音乐,并配以灯光效果营造出独特而神秘的氛围。
舞蹈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之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呈现。整个舞蹈主题区域采用暖色系调性装修风格,让人们感受到温暖与活力。
在每个展示区域前都设置了一个小型木质舞台和相应背景布景,通过真实的舞蹈表演向观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舞蹈。同时,还设置了交互式影像装置,在得到相关操作后可以模拟跳舞过程并给出相关评价。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源远流长、充满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在鸠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戏曲主题区域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展示空间。
这里采用了仿古建筑风格作为设计元素,通过木雕和彩画等手工艺品营造出浓郁的古韵氛围。陈列柜内摆放着各类传统戏服和道具,并配以投影技术呈现精美绝伦的京剧唱段片段。
民间手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气息的一部分。在这个主题区域内,人们能够领略到许多精美的手工艺品。
展示区域以白色为主调,简约而不失精致。各种陶瓷、织锦、剪纸等多种民间手工艺品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口头传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原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呈现。
整个主题区域采用黑白色调设计,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等,并设置专门听取器材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聆听知名老艺人们当场演唱或讲述相关故事。同时,还有一个互动式投影墙面供观众写下自己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悟和思考。
鸠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的设计装修创新而不失经典,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注入了现代科技与时尚元素。它不仅是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也是一次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